drupa2016雖已過去2個月,但其對印刷行業的影響遠未消退,大家在感嘆展會精彩絕倫的同時,更試圖從展會中發現印刷行業未來的發展機會。作為一名從事印后工作多年的印刷人,筆者格外關注drupa2016上印后領域的突出表現,現將自己的一些感悟與大家分享。
drupa2016數字印后備受矚目
drupa2016提出了印后4.0的概念,其主要聚焦于“生產流程和設備組合的優化”,即以流暢的工作流程和極低的勞動力需求來提高生產效率、降低生產成本。從drupa2016現場展示的印后設備來看,傳統印后設備正在朝著更高的自動化水平、更快的速度發展;數字印后設備的種類更加齊全、運行更加穩定,不斷穩步向前發展。整個印后領域的設備呈現出了自動化程度更高、操作過程更靈活便捷、流程優化更合理的新趨勢。
從參觀者的關注度來看,數字印后吸引了大多數參觀者的目光,但從幾大印后設備供應商的展后簽單情況來看,傳統印后設備占據了購買市場的主要份額。究其原因,數字印后設備作為新興設備,一方面,價格較高,抑制了部分企業的購買行為;另一方面,對其推廣和使用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體系,企業存在顧慮。就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,數字印后設備的投資回報率低于傳統印后設備,但從技術發展趨勢來看,數字印后設備的發展勢頭不可估量。
智能印后引領新風尚
什么是智能印后?這個問題若是在drupa2016展會開始前提出,我想很多人會產生一定的疑惑。但在參觀過本屆展會之后,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了答案。無論是傳統印后還是數字印后,都在朝著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,呈現出數字化、自動化、模塊化的特點。
1.數字化
縱觀印后技術的發展歷程,我們看到,drupa2008上,數字裝訂技術開始發展;drupa2012上,數字激光模切和數字局部上光等全新數字表面整飾技術開始萌芽;drupa2016,上述數字印后技術已經全面開花,眾多印后工序都實現了數字化,解決了印刷企業定制化印刷及批量化生產的問題。
在當今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移動互聯盛行的時代,數字印后技術正成為智能印后最重要的“芯”。有了這顆重要的“芯”,智能印后才能落到實處。
2.自動化
自動化程度越高,調機時間就會越少,印刷企業處理活件的靈活度就會越高。本屆展會上,德國浩勒公司展出的HSB13000型騎馬聯動線,裝訂速度可達13000訂/小時,自動化程度更是超出了眾多參觀者的預期。例如,以往需要半個小時的活件轉換,在這臺設備上只需1~2分鐘就可完成,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。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交貨期的縮短,讓越來越多高度自動化的設備進入到印刷企業。
3.模塊化
眾所周知,印后加工工序繁多,很難形成流暢的生產流程。隨著印后技術的不斷發展,大量智能印后設備被研發成功,很多印后設備可以整合在一起,實現一次走紙完成多個工序的加工。但是,這樣的整條生產線成本較高、投資較大,讓一些中小型印刷企業望而卻步。drupa2016上出現了模塊化的設備系統,印刷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,選擇相應模塊。這樣,印刷企業就可以用合適的價格選購到理想的設備,且隨著產品線的不斷豐富及購買力的不斷提升,印刷企業還可以進一步購買相應模塊,實現更多的功能。
新時期的印后設備市場區隔
從目前國內的印刷市場來看,印前和印刷市場的飽和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間點,印刷業呈現出印前、印刷過程越來越簡單,而印后過程越來越復雜的發展趨勢。而且印后加工作為產品生產的重要一環,在數字印刷和傳統印刷的融合之路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基于此,印刷企業想在印前、印刷過程做文章顯然已經沒有了空間,而印后過程正逐步成為印刷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。如何抓住機會,在印后加工中為印刷企業的發展贏得新的空間和利潤,成為考量印刷企業決策者和管理層智慧的一把標尺。
在智能印后新時代的背景下,極短的交貨期、高品質的質量要求、合理的企業運營成本都會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。于是,近年來眾多印刷企業對印后設備進行了投資和改造升級,高自動化的傳統印后設備、靈活的數字印后設備進入我國規模較大的印刷企業。根據印刷企業的類型及對印后設備的不同需求,可歸納為以下幾種購買需求。
第一類:大型傳統印刷企業
這類印刷企業近幾年發展較為平穩,波動不大,也沒有太大下滑。從其維護成本、用工成本及管理成本來看,需要購買大型、高效、高自動化的印后設備。
第二類:小型數字印刷企業
這類印刷企業靈活多變,最近幾年發展較為快速,對傳統印刷市場沖擊較大,是印刷市場的生力軍。其需要購買簡單快速的小型印后加工設備,這類設備可以采用數字和傳統相結合的技術。
第三類:特色印刷企業
來源:科印傳媒《印刷技術》